6月1日,珠海市印发了《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支持服务“产业第一”工作方案》。
其中一条明确提出,实行“一人购房全家帮”,即珠海市缴存职工可提取账户余额的90%帮助其直系亲属(配偶、父母、子女)购房支付首付款,也可按还贷提取逐月提取公积金用于帮助其直系亲属(配偶、父母、子女)偿还购房贷款。
在各地纷纷因城施策发布楼市新政的当下,珠海的救市做法不能算狠但绝对算新!
一、一人购房全家帮,首先承认了房价过高的事实。
其实,截止目前的各地救市政策,看似五花八门但其实狠招无外乎两种:
1、通过二胎的生育鼓励来松绑限购;
2、通过首套房的重新确认来降低首付。
也可以将两种归于一类,即放宽“不能买”的门槛,珠海新政与之相比,则针对的是“买不起”的楼市真相,虽然残酷但的确直接。对于今天的购房者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主流购房群体,主要是年轻刚需,他们的现实问题是工作时间较短、积蓄有限、年轻人消费需求大等等,总之到了购房就是——没钱,连首付也没钱。
所以,珠海新政的显示意义在于,承认了高房价和“六个钱包买一套房”的现实,更重要的是给予各地楼市政策制定者的直接喊话——楼市之于购房者而言的本质,不是“不能买”而是“买不起”,既然房住不炒就不要把投机客痛点赠予自住者。
二、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来界定珠海新政。
乍一看珠海新政,第一反应的确是感慨:“哎呀,这不是啃老有理了?!”
但是承接上一段落的楼市真相不是“不能买”而是“买不起”,也和周边诸多“一个家庭六个钱包买一套房”的事实案例相叠加,“买不起”当前,家庭纽带的互帮互助本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,何必动不动就施以卫道士的洁癖呢?!其实,就算没有珠海新政,父母帮子女付首付就不存在了么?当然不是。
在大多数中国家庭的青年置业中,不论地区房价高低,能凭借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一己之力,个人(或双方)支付首付的比例虽然没有统计数据,算算工资和房价比就可想而知。
所以,“父母付首付+子女还房贷”的接力购房模式早就大行其道事实普遍存在,一样是资金支持,父母的养老钱现金偿付,还不如把“不直接购房的闲置公积金”助力子女购房,珠海新政的制定者——至少接地气,懂生活真相!三、调动存量资金购房,把家庭问题还给家庭。
或许不是其他城市的楼市政策制定者想不到“一人购房全家帮”,或是不想引起政策被误读的歧义,或是不想把房地产问题引发到全社会的家庭广泛矛盾,但事实是——六个钱包买一套房的真相存续已久,矛盾虽偶尔被媒体提及但更多家庭选择内部矛盾内部解决。
不同的父母会懂得如何和自己的子女相处,也会懂得如何在购房问题上和子女协作:
1、自己有多少实力可以施以援手?
2、子女的能力和人品,如何回报父母养老?
3、今天的购房资助,未来会不会回来或者“以何种方式回来”?
说到底是——父母自己是不是愿意?!
珠海新政不算创新,但看到并承认了楼市中的购房者残酷真相,就凭这一点值得为其点赞,相比大多数“出台了一揽子计划但对购房者事实完全用不着&帮不上”的地方楼市新政,珠海新政抢了先、开了头,也承接了舆论压力,后来者不妨放下包袱大胆借鉴!